7 月 20 日至 8 月 3 日,为期 14 天的我校赴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暑期游学活动圆满结束。我校师生在游学期间积极投身课程学习、体育竞赛、文化考察及社会项目实践等活动,以优异表现展现了中国学子的良好综合素质。
多元课程搭建文化桥梁
活动期间,俄方精心设计了涵盖俄罗斯文化、历史与艺术的系列课程,通过专题讲座、互动工坊等形式,为参与者提供了沉浸式了解当地人文特色的机会。课堂上,我校学生主动用俄语交流探讨,展现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沟通意识。
体育交流环节同样亮点纷呈,篮球、足球、田径等赛事中,我校师生与各国参与者同场竞技,在汗水与欢笑中深化友谊,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与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
文化考察行程更是让师生们领略了西伯利亚的独特魅力。从雄踞叶尼塞河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感受工业奇迹,到皮亚特尼察礼拜堂品味东正教建筑艺术,再到斯托尔比自然保护区探寻原始森林的生态奥秘,每一处地标都成为跨文化认知的鲜活教材。
社会项目斩获国际认可
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社会项目实践要求各国学生混合组队,围绕 可持续发展中的青年力量主题完成调研与方案设计。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赵新甜和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刘智博所在团队,凭借聚焦中俄边境生态合作的创新设计和逻辑清晰的现场答辩,在决赛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二名,为学校赢得荣誉。
答辩现场,两位同学用流利的俄语阐述项目理念,面对评委提问沉着应答,展现了中国青年的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获得俄方评委“兼具创意与可行性”的高度评价。
临危不乱彰显团队力量
活动期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突发罕见网络中断事故,导致近五天无法正常通讯。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我校团队在带队教师刘新玥的妥善安排下,迅速调整行程计划,通过线下交流册保持信息同步,利用临时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不仅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推进,更在特殊环境中加深了师生情谊。这种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和紧密协作的团队精神,赢得了主办方和其他国家团队的一致称赞。
校际合作助力人才培养
此次游学活动是俄罗斯教育部主办的“2025 夏季大学”国际交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校友好合作院校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承办。经层层选拔,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共4名学生获全额资助参与此次活动,与来自37个国家的400余名师生共同组成国际学习社区。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交流机会,教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提前开展了细致的行前培训,从跨文化礼仪到安全防护进行全方位指导。作为学校推进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更通过真实的跨文化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为我校与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合作注入新活力。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与海外友好院校的合作交流,为师生搭建更多高质量国际平台,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的复合型人才。(教务处供稿)
参观作家阿斯塔耶夫的博物馆和故居
开幕式
决赛答辩团队参与答辩,右3为刘智博
我校学生获得决赛二等奖:刘智博(左一)赵新甜(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