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
1.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汽车故障诊断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客户沟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采用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并探索运用融渗式教学或协同教学方法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结合行业标准及课程设置制定计划,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实现教考分离,为了能从事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内的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检测、维修和服务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建设内容
(1)优化课程内容
在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减理论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加强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将行业新发展、新形势引入课堂,使学生学有所用,反串教学,角色对换或角色扮演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实现全员真实参与,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专业的热爱。
(2)合理安排实训教学体系
以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为中心,以汽车服务工程领域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和优化实验内容,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汽车构造拆装实验和实训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习到汽车构造知识,并锻炼基本技能,突出学生动手和职业能力,在经过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后考取机动车检测维修职业资格证和二手车评估证。能有效开发和锻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构建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增强学生在汽车服务领域的开拓能力,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科学合理安排集中性教学实训时间及进度,丰富实践内容,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就业能力为目标,增加实际案例和典型汽车的结构,将行业标准引入到实际拆装过程中,加强学生标准化和模块化训练,务必做到人人参与,不落下每一个细节,对实训考核方式实现内容多样化和规范化,方式随机化,范围广泛化,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丰富教学方式
在发挥传统教学方式优势的同时,结合汽车实际销售及售后维修实际进行案例式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课堂,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完善的线上检验系统,及时正确的检验学生学习程度,并将学生学习程度生成反馈信息,教师线下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进行授课。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融渗或协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设置课堂或课程问卷调查,让学生进行真实有效的意见反馈,并进行数据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不断改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反串课堂,角色扮演,让学生作为教师或作为客户描述车辆故障现象,全员有效参与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融渗式教学方式。
(4)构建完整丰富的教学文件
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编制实验与实训指导书及习题集。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合理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
以课程内容、实训环节等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三维软件技术为支撑制作精美、清晰、规范、完整的多媒体课件。
结合课程内容和集中性实训要求,了解行业新技术、新标准,搜集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不同车型各系统配件对应拆装要求及方法作为案例式教学、实践实训类题目及课程考核的参照。
(5)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实现多环节、多模块、多角度的考核方法,来检查课程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教考分离,结合现场技能操作、答辩、创新以及竞赛等综合评价学生。
(6)构建高素质课程团队教师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核心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行业技能、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核心课程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根据上述指标编制教师培养计划,按照计划有步骤的通过外出学习、走进企业、产学训结合,教学例会讨论等方式逐步提高课程团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