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
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4 年 17 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 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4〕32 号) 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 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1.近年来,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按 照 “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的方针,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管理,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校园网已深入到教学、科 研、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 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 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2.互联网上信息十分繁杂。各种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煽动和 破坏的重要工具,借助网站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贴等多种方 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 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破坏正常社会秩序;传播淫秽 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进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这些问 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3.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团组织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校园网 络管理,是推动高校校园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合 格人才的迫切需要,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加强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全面服务大学生的重要平台。
二、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4.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 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牢牢把握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主动权。专题网站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 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教育;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以大学生全 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专题网站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5.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 流网络平台。各高校要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 体的校园主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高 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大学生、为大学生喜爱、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 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网上为 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 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要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 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 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6.掌握校园网舆情,引导网上舆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团组织和高 校要主动工作、正面引导,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 情收集反馈机制。教育工作部门、团组织要加强校园网舆情研究,认真分 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准确把握本地区高 校校园网整体舆情动态。高校要及时了解舆情信息,密切关注校园网动态, 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要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 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各 高校都要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 规律的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吸引学生点击和跟 贴,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三、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
7.加大高校校园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力度。高校要根据国家 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抓好校园网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用户 实名登记制度,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要按照 IP 地址 管理办法,建立 IP 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 IP 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
高校校园网BBS 是校内网络用户信息交流的平台,要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 册制度。要加强对校园网 BBS 的规范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 息。对有害信息防范不力的要限期整改,对有害信息蔓延、管理失控的要 依法予以关闭。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 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8.提高高校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各地教育工作部门、 团组织和高校要对有害信息实施有效监控和防范。要加强校园网络突发事 件应急预案建设,做好预案的实战演练和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预案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一旦发生网络突发事件,要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高 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广泛 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
9.加强对高校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各地教育工作部门、 团组织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地方综治委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 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化、工商、信息 等部门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查处学校及周边各类违法违规网络经营行为和 淫秽色情网站,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网络违法犯罪分子。高校要 切实加强对学校所属网络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等设施的管理,严禁利用校园网络设施进行经营活动,并对违规违纪的单 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要加强对卫星网传送教育电视节目和远程教育信 息信号的监控与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内容的前置审查,及时发现和妥善 处置信号传输异常情况,防止出现各类有害信息和反动攻击信号。
四、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高校校园网络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10.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领导。坚持属地化归口管理和“谁 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 的原则。校园网络管理实行地方党委教 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一把手负责制。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要明 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教育工作部门要主动配合有 关部门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切实领导、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 督促检查,形成互联互通、严密高效的管理网络。高校要进一步理顺管理 体制,明确管理职责。高校网络中心( 网络技术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校 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平稳运行。高校党委宣传 部以及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负责专题教育网站和主网站建设、网 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内 容安全。要将技术管理和内容管理各项职责逐条细化,分解到具体岗位和 人员,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中。
11.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 要按照 “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 的要求,建设一支 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高校 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党委宣传部设立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的专门岗位。要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有关专家、教师的作用。 要加强校园网站负责人思想政治和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 政策理论水平;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政治和业务培训,建立和完 善网络管理工作考评与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队伍整体水平。要坚持教育与 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教师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 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网上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和自 我服务。
12.组织实施 “绿色校园网络”计划。要努力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 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 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 “绿色网络”。 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团组织要积极组织高校大力开展 “绿色校园网络”创 建活动,努力拓展 “绿色网络空间” ,积极营造 “绿色网络环境”。高校 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文明上网和文明网站创建活 动,引导校园网站工作人员和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讲求职 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 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要深入进行网络
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为 “绿色校园网络”建设提供支持,推动高校校园 网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团组织和高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提出贯彻 落实本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