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学校副校长徐建成以“怎么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为主题,为学院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学院领导及全体教师参加报告会。会议由我院党总支书记王成全主持。
徐建成副校长开篇引用徐梅校长在评估动员大会上的阐述:教育是一项“良心活”,教师不能将育人当做谋生的职业,要视之为事业,所以要有情怀,要有奉献精神;教育不能辜负那些辛勤耕耘、兢兢业业的教师,也不容敷衍塞责者滥竽充数。他强调,教师不可以成为“教书匠”,凡称“匠”者,工作的对象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教育像农业,决不是工业。”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最高级生命体,育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接下来,他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深入剖析了评估指南提出的“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如最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最基本的教育规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等普通人都认识、理解的东西;回归本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要本本分分的工作,本分的人就是靠谱的人,靠谱的人才值得信赖和依靠,学校只有拥有一支本分的教师队伍,育人工作和学校发展才有坚实依靠和保证;回归初心,初心即使命,“立校为公,厚德树人”是东方的办学宗旨,也是东方的使命与初心,建校30年后成为“公有民办”大学,是东方不忘初心的最响亮回答;回归梦想,梦想即是愿景,东方的愿景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什么强调“回归”?说明存在偏离甚至是背离,“四个回归”是对教育和教师的深情呼唤。
从认识论出发,他引用了“因果不可变,智慧不可说,佛渡有缘人”十五字,先是阐释教育工作中付出与收获的因果关系,引用《素书》中关于“德”的理解:德者,得也。但这个得不是自己得,而是让他人有所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呕心沥血,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让学生有所得之后,自己也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因此获得了“师德”,这就是育人工作中的因果关系。智慧不可说,讲的是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前面讲的是树人才能立德,这里讲的则是立德方可树人。佛渡有缘人,讲的是教师要与学生结缘,这个缘就是“亲”,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心爱学生,让学生亲近自己,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方法论方面,建成副校长提到“爱信愿会”四字理念:学生说学不会,教师说不会做,都是因为愿力不足,愿力不是因为没有信心,不相信,没有信心是因为不热爱;当一名教育工作者真正爱岗敬业,爱自己的学生,他就会信心满满,愿力十足,那么“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具体做法上,他倡导“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即发掘学生优点,形成顶端优势,以此抑制其缺点不足,要相信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是由其长板决定的。他将教师划分为三个层次:自己热爱教育,可以成为合格教师;让学生热爱学习,可以成为优秀教师;让自己的领导重视教育,积极支持自己,可以成为卓越教师。这之中的秘决就是“安装引擎”,优秀的教师善于安引擎,但不是给自己,而是给学生。
针对新生开学之初,他从“蒙以养正”出发,希望教师们从根上抓,抓养正这个根本,系好学生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学院干部、教师加强与基础课、公共课教师的沟通与协同,把给自己学院学生上课的老师视为自己学院的教师,打破纵向壁垒,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这才能真正将“蒙以养正”落到实处,实现真正的“三全育人”。
最后,他引用尼采的教师观对大家给予勉励,希望大家努力成为“解放者”“赠予者”“栏杆”“自我完成者”;希望大家把问题学生视为自己遇到的难题怪题,是在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并始终保有这种心态,要相信苦难孕育辉煌。他说,与985高校相比,他们会出大家、大师,而我们这样的学校会出更多“名师”。
建成副校长的报告既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全体教师的殷切勉励,让与会教师受到很大启发,也凝聚了共识。大家表示,将以审核评估和申硕为动力,在育人道路上持续探索、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