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信是黑龙江东方学院2011级经贸学部学生,也是我所带的第二任撑杆跳高训练队队长。当时我一共带了三名队员,分别是王久信、李东升和刘德攀。因为有了首届带训撑杆跳高的经验,训练期间,几位运动员的进步迅速,三个月左右他们的起跳高度就可以达到2.4米,训练中期,三位队员都多次突破3.2米的高度。按照经验推断三位运动员在本届大运会上获得奖牌的希望非常大,可以说我校此次参赛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7月11日省高校大运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举行。比赛前一天,我们上午入住,下午到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当天尽管有些微凉,但是天气还算好。下午我带着队员准时来到了比赛场地,换好服装后,王久信就开始组织全体进行准备活动。陆地热身结束后,大家正式开始持杆试跳。由于一共有18位参赛运动员,因此大家依次进行,以便尽快熟悉场地和海绵垫。而就在王久信进行第三次试跳落垫的时候,他突然身子向前一倒,嘴里也禁不住发出“诶呀”一声。我预感不妙,快步跑到垫子前,问他怎么了?只见王久信痛苦的抱着左腿说:“教练我左脚好像崴了……”,后经过检查,王久信的左脚崴伤很严重,尽管我们快速将他背到水房,通过凉水冷却左脚踝关节,但还是难以控制踝关节肿的速度。
看着这状态,参加比赛是没戏了,于是等大会医生处理完伤处,我让校车将王久信送回了30公里外的学校。
撑杆跳高的比赛,安排在大会的第三天上午举行。当天早餐后,我和剩余的两名队员一早来到比赛场地。刚踏上跑道,我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一瘸一拐的在场内做着准备活动。我边快步走到他跟前,边关心的问道:“你怎么来了,咋过来的?”。王久信回过头朝我笑了笑说:“我今天早晨打车过来的,教练你放心,我没事儿。”我立刻板起了脸道:“你别开玩笑了,脚都伤那样了,还咋参赛?万一严重了,再烙下什么毛病,后悔都来不及”于是坚决不同意他参赛。看着我阴晴不定的表情,王久信红着眼睛对我说:“教练,我这辈子就这么一次机会。训练了那么久,这么长时间都坚持过来了,我不想放弃,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拼一拼。”我们俩就这么僵持了10多分钟,看着他决绝的样子,我犹豫了。最后再次检查了他的脚踝,虽然已经消了很多,但皮肤还是被肿胀撑的光滑圆润,泛着一股青紫色。我找来喷剂和橡皮膏给他又处理和固定了一下,对他说:“你现在这状况,不能多跳,一定要安全第一,适可而止”。
经过前面几轮的免跳,王久信用扎实的基本功仅三跳竟然坚持跳过了2.75的高度。但在2.8米的高度,他被拦了下来,一跳、两跳,已经明显看出他的起跳脚力不从心了,头上滚出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一看就知道是疼痛导致的。我顾不得裁判的规定,三步并两步跑到他面前,拽着他的胳膊就喊:“久信,不行了。再这样下去,容易把脚弄严重了,这个成绩已经很难得了。”他执拗的缩了缩胳膊,看着我到:“教练我现在排第几?”我也跟他对视了一眼道:“如果那你能跳过2.8米,你应该能排第四。如果跳不过去只能排到第六。”他咬了咬牙,“教练,最后一次我咋都得拼一下”。“可是你的脚,我看你已经使不上劲儿了,别坚持了,这个成绩已经非常难得了”。他低头咽了口唾沫,深吸了一口气说:“我想用右脚起跳试试。”我立刻瞪大了眼睛,“那能行么!不光起跳,还有助跑呢?”。“反正就这一次,教练,你帮我看一下步点吧”。看着他坚毅的目光,我最后嘱咐了一下注意安全……。
王久信!裁判员喊道了他的名字。王久信慢慢的走到了起点,轻轻用左脚踏了一下地面,应该是要感受一下助跑发力时,会不会忍不住吃痛,亦或是先触痛一下,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适应一会儿启动后的助跑发力。此后,他将撑杆习惯性的放在了右肩上,顿了顿然后将杆经头上又轻移至到了左肩。只见他低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双手分开抓握并翘起了撑杆的根部。没有任何犹豫冲了出去,3、2、1,起跳!过了!王久信用竟然用临时改换的右脚跳过了2.8米的高度,获得了省高校大学生运动会的第四名!
虽然大运会已经过去9年了,但是每每想起那次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历,回想起王久信那憨厚、耿直的笑脸和执著、坚毅目光,仍然令我历历在目。我的课上常常会给学生讲起这个故事,每每谈起都不禁让我感慨、让我自豪,也更让我为之骄傲。黑龙江东方学院没有体育特长生,每次参加大运会,运动员都是老师从最普通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学生们出了兴趣和爱好,更多的就是老师的鼓励和刻苦训练。要知道所有学生都是“零”基础,全是靠老师带着学生起早贪黑、摸爬滚打硬练出来的。王久信只是东方若干名运动员的代表,但在他身上却凝聚着东方学子不屈服、不放弃,坚韧执著的东方精神、东方魂!王久信在左脚严重受伤的情况下,硬是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痛,获得了宝贵的第四名,他的执著赢得了在场所有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热烈掌声。虽然他没有获得金牌,但这个第四名却不逊色于任何一块金牌。挑战自我、坚忍不拔,王久信的事迹,就是对当代“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