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我院已经开展的有关课程思政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际,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总的来说就是落实“两个所有”要求,即所有课程都贯彻育人理念,所有教师都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实现四个“有机统一”,即,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引导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建设目标
我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应立足学院实际,努力构建学院党委领导下的,由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协同引领和服务,各有关教学单位为主体、各基层党组织保障监督的改革建设格局。通过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即,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核心、以综合素养提升为支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辐射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具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以“三优计划”(建成一批优秀课程,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形成一批优秀案例)为重点的质量提升保障制度,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具体任务
1.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程。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建设至少2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程,开设法学、党史、国史类选修课和专题课,发挥思政课的引领示范作用。
2.以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为方向,重点打造有东方特色的综合素养课程。一是进一步优化我院现在已经开设的“职业核心素养”系列课程。各专业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职业核心素养”课程中内涵的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下功夫,推进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其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二是加强公共基础类课程建设。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挥我院体育、美育、劳育教学的成果优势,及时提炼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营养,以竞赛、课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实现显性表达。
3.立足我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着力推动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各学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要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梳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的重点在于:关注国家战略、凸显文化传承、开发专业潜力、激发学生兴趣。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密切结合,最大限度用好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每年建设和培育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并发挥辐射功能,扩大到更多的专业课程。
4.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建立课程思政教师培训机制。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要靠教师去落实;而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首先应该是教师自我视野的革新。学院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等有关内容的培训纳入教师年度全员培训计划,使教师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组织示范课、座谈会、汇报会等方式,总结分享教学经验。鼓励和指导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时依托专业课程团队,集体研讨、集体设计、集体备课,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研讨法、实践教学法,将思政元素如盐溶于水一样渗透到教学之中。
5.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一是
制订推行“课程思政三优计划”,每年举行课程思政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案例交流展示活动,并进行广泛宣传和经验推广;二是设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项目,重点鼓励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式,促进教材体系建设;三是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系各学部制度,思政课教师与各专业课教师紧密配合,共同进行教改立项、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分享教改成果。
四、推进措施
各专业应本着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潜移默化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2.经济学、管理学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3.理工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和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意识,能够以国家科技发展进程和发展战略为精神动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外语类课程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在语言文化素材中筛选出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文化修炼和思想道德素质双重提升的教学素材,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将新思想与语言文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的优秀外语人才。
5.艺术类课程要突出艺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6.体育类课程要突出健康理念和拼搏精神,使学生在掌握所学体育技能的同时,拥有健康的运动理念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五、组织保障
1.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各教学部门具体实施,各基层党组织发挥保障监督作用。为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和部署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工作。
组长:王敏
副组长:蔡柏岩
成员:蔡玉生、李明明、刘学伟、各学部党总支书记、教学副主任
2.各教学单位党政负责人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放在教育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高度,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在我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建设中,将其作为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学院领军人才、骨干教师要带头讲好课程思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各教师党支部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支部党建工作和教师党员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强化政治引领和保障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