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艺术设计学院在张建设院长“环境育人、以美润心”理念引领下,经院领导班子统筹规划,以 “硬件迭代焕新、环境赋能创作”为核心,完成实验室集群、智慧教室、教学设施的全方位升级,更凝聚起“全院一心迎新生”的饱满热忱,静候2025级学子开启艺术创作新征程。
开学筹备期,张建设院长始终坚持以“环境育人”理念筑牢育人根基,多次带队实地调研,不断强调“环境不仅是教学载体,更是无声的‘艺术导师’——好的空间能唤醒创意、滋养审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专业素养”。围绕这一理念,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敲定“专业实验室集群化、教学空间智慧化、细节体验人性化”升级方案。从数字实验室的设备选型,到智慧教室的动线设计,再到公共区域的艺术氛围营造,全程以“是否贴合学生创作需求、是否助力审美培育”为标尺把关推进,力求让每一处设施都成为“环境育人”的生动实践。为新生打造“沉浸式、全链条”的艺术学习生态。
实验室集群从“创意概念”到“实体落地”的全流程支撑学院整合资源,构建“数字艺术+传统工艺+影像创作”三维实验室矩阵:数字艺术实验室配备专业图形工作站、3D 打印机、VR 建模设备,预装工业级设计软件,支持从虚拟建模到实体输出的“一站式”创作。
影像创作实验室升级专业摄影棚,电动背景架、电影级补光系统、4K 摄像机及后期剪辑台,满足广告摄影、短视频创作、纪录片拍摄的全流程需求。
特色工艺实验室引入激光雕刻机、陶艺拉坯机、手工印染设备,融合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思维,让“纸面创意”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创产品。
全新智慧教室以“交互性、灵活性、融合性” 为设计核心。硬件升级:全系搭载86寸触控交互屏,支持“多屏联动+实时批注”,教师示范、学生作业可同步投屏对比;配备无线传屏器,小组讨论时无需接线即可分享设计稿。
教学空间重组,课桌椅采用“模块化可移动设计”,单人位可灵活拼接成小组协作区,满足“个体创作—分组研讨—全班展示”的动态教学需求。
教学模式创新,打通“线上线下”教学链路,同步支持远程直播、录播回放,即使外出实践也能实时接入课堂,实现 “创作不中断,学习无边界”。
除核心设施外,学院在“微小处见真章”,在细节内藏匠心:让“舒适感”成为创作生产力,座椅曲面贴合腰椎曲线,桌面倾斜角适配绘图姿势,久坐不累,桌下增设收纳抽屉,方便存放数位板、画纸等工具。
画室还原色彩真实度,教室照明分区控制,小组讨论时可局部调暗,营造专注氛围。
公共空间赋能,走廊增设“作品展示墙”与“休闲区”,让艺术氛围渗透在校园角落。
从“冰冷的设备”到“有温度的创作场域”,从“单向教学”到“交互共创”,艺术设计学院的硬件升级,既是学院领导班子对“艺术教育本质”的深刻回应,也是学院以“饱满状态、完善准备”迎接新生的诚意体现。
2025 级新同学们,当你踏入学院的瞬间,“数字建模的精密、手工创作的温度、光影捕捉的灵动” 已在此交融 —— 这里不仅是学习专业的课堂,更是孕育创意、实现自我的艺术土壤。期待与你一起,在全新升级的空间里,勾勒设计未来,雕刻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