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苗苹博士,受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主题为《“一带一路”数字艺术探索暨第二届亚洲城市文化国际海报展探析》。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建设教授、学工部主任赵欣宇老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景国军老师出席,讲座由副院长李平教授主持。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场聚焦国际设计赛事与“一带一路”文化融合的精彩分享。
苗苹,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大连)创新创业中心主任;设计学哲学博士;泰国格乐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东方学院客座教授;马来西亚泰莱大学博士答辩外部考官;中国教育部学士学位论文评审库专家。亚洲城市文化国际海报展暨总策划、总策展人;亚洲城市文化国际学术论坛总发起人。亚洲设计周组委会理事;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创意中国联盟数字媒体艺术委员会委员;“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青年百人榜获得者;中国设计40年设计事业新锐奖;担任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教师组国赛终评委,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评委,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大赛国赛终评评委,亚洲新锐艺术与设计大赛评委。
作为亚洲城市文化国际海报展的总策划与总策展人,苗苹教授首先介绍了赛事的核心定位。该展览以“促进亚洲城市文化互鉴、推动数字艺术创新”为宗旨,努力搭建亚洲城市文化交流桥梁。自创办以来便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通过海报这一视觉艺术载体,展现亚洲各国城市的文化特色、发展活力与人文精神。
同时,赛事联动亚洲设计周组委会、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等专业机构,汇聚了全球范围内的师生、设计师参与,已成为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交流平台,为数字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探索提供了重要实践窗口。
苗苹教授回顾了第一届亚洲城市文化国际海报展的成果。首届展览以“城市记忆与未来想象”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10余个亚洲国家的数百件作品参赛。参展作品通过多元的设计语言,呈现了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民俗风情与发展愿景,不仅展现了各国设计师对“城市文化”的独特诠释,更通过作品背后的故事,奠定文化互鉴坚实基础,促进了亚洲各国对彼此城市文化的深度理解。
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围绕第二届亚洲城市文化国际海报展展开。第二届展览以“‘一带一路’中国与东盟国融合数字艺术”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联动,尤其聚焦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设计交流。
苗苹教授详细分析了第二届的优秀作品。她指出,这些作品以数字艺术为媒介,巧妙融合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符号——如将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与东盟国家的民俗图案结合,用数字化手法呈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或以现代设计语言诠释城市生态、经贸合作等“一带一路”合作成果。
苗苹教授结合实例分享了“精准解读主题、强化文化符号提炼、注重数字媒介创新应用”等实用经验,为师生参赛提供了清晰指引。讲座中,苗苹教授通过对获奖作品的细致解析,让在场师生深入理解了国际设计赛事的评审逻辑与创作要点,更感受到“一带一路”背景下数字艺术与城市文化融合的广阔空间。师生们表示,讲座不仅明晰了参赛方向,更启发了将本土文化与国际视野结合的创作思路。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专业赛事解析,更是一次“一带一路”文化融合的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