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扎实过三关 做“四有”好老师

来源: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2-10-08浏览次数:56

扎实过三关 做“四有”好老师

会议前言:

2022 年 月 28 日下午,人文学院新教师培训会在学院会议室举行。院长周玉玲、书记秦国峰、副院长王玥及七名人文学院新入职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来自中文系、新闻系、法学系的七位新教师依次分享了自己入职以来的经验心得,查找了自身的不足与问题,也提出了初入职场的困境与困惑。三位院长聆听新教师们的心声,并与新教师们进行沟通。

在发言中,新教师们交流最多的是初入东方以来的认知和感受。中文系的张金老师谈到了上学期参加抗疫的一段经历,并深深感受到东方全体师生所展现的那样一种凝聚力、向心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他也明白,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不断的充实自己。石箴洁老师在发言中,对东方的办学宗旨以及“民办公有”化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坚定了她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初心。王铭显老师提到,她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联系不到学生,上课点名的时候也会碰到很冷漠的学生,这让精心备课的她很受打击。面对这些问题,王院长用自身从教多年的经验,向王铭显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尊重是相互的”。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学生才会尊重老师。在座的其他新教师纷纷表示认同。

为进一步促进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周院长从教研科研的方向对在座的老师进行了指导。周院长从多年的教学、教研和科研经验入手,悉心引导新入职教师要积极投身教研科研事业,为东方学院的教研科研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周院长强调,作为新教师,在教研科研上应该要有意识、有方向、有方法、有恒心。

首先,有教研科研的意识。周院长指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上好课,最重要的是要不断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离开研究而空谈教学是不现实的。东方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同样要注重研究的重要性。

其次,有教研科研方向。周院长提出,搞教研科研,应该始终坚持将自身的专业领域与学校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并注重专业的方向性拓展。

再次,有教研科研方法。周院长耐心的向新老师们讲解如何获取最新的课题指南,以及如何查找最新的获奖课题等等。为新教师们指明了未来教研和科研的方向。

最后,有教研科研恒心。周院长以绥化学院的教师张爱玲为例,系统的向新教师讲解终身研究的必要性,并鼓励新教师坚持不懈,奋勇争先,在教科研领域尽快踏入更高的水平。

在新教师座谈后,秦国峰书记就如何过师德关,对在座的新教师提出了要求。 秦书记指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保持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人师表,做正派的人。勤俭节约,爱岗敬业,树立廉洁意识,拒绝学生的财物,确保评奖评优中的公平公正公开,不贬低不侮辱学生,不泄露考试题目,不传播不当言论。只有这样,作为一名新教师才能行稳致远。秦书记的要求为在座的教师上好了职业的第一课。

针对新教师如何过教学关主管教学的王玥副院长对新教师提出了要求和建议。王院长指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遵守教学纪律与教学要求。王院长要求新教师,上课时不要迟到早退,不能随意私自调课串课,期末考试的出题应该遵守出题规则等等。在教学建议上,王院长提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师德水平、科研积淀和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又有很多指标,比如教材的选用能力、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协助学生学习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等等。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严格选用本科生使用规划教材,把好教材关。教学内容上,应该与时俱进,要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班主任也要做好协助学生学习的工作。此外,王院长提出,新教师可以通过听老教师课,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创新大赛等方式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最后:

在这场人文学院座谈会中,会议始终围绕务实的原则。针对新教师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三位院长给出了切实而又宝贵的意见,让所有新教师感受良多。